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人教小语资源网 >> 教案中心 >> 三年级 >> 浏览文章 
搜索:
发挥博客功能,让教研更具实效性——三年级语文《给予树》听评课

发挥博客功能,让教研更具实效性——三年级语文《给予树》听评课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点击数: 添加日期:2009年02月13日  字体:

  

发挥博客功能,让教研更具实效性——三年级语文《给予树》听评课
  By: 淡水清荷 ]
 
 网络为教研打开了一个敞开的、明亮的世界,使教研更快捷、方便。充分发挥博客教研的作用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上周四,我组织了两场教研活动。和二、三年级的语文老师一起学习崔峦在在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上的总结发言——如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并观看了荣获一等奖的课《给予树》和《酸的和甜的》。以往的教研,一般都是老师听完课后由我唱独角戏,或是请一两位老师上台评课,大部分老师当听众。但我觉得这种做法收效甚微。如何让教研更具实效性,让参加活动的老师都能有所收获呢?我想只有逐步改变教研方式,在活动中多为老师留下思考和互动的空间,让每位老师的思维动起来,参与到活动中,我想这样的教研才是有效的。活动时,我请每位老师在认真听课的基础上做好听课笔记,写下自己对这节课的点滴感受,接着以学区为单位让备课组长对每位教师的点评进行收集、整理,形成各学区的评课材料,然后通过博客让大家分享彼此的心得。现将《给予树》的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及各学区的评课材料传上来,让大家一起学习、交流、探讨。

  (人教小语资源网 www.pepxiaoyu.cn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此文转载于  (两课时)
   山东省青岛市实验小学  徐慧颖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会认10个,会写12个;理解“沉默不语”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并能运用此法理解课文内容。
3.读课文,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体会思想感情,感受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等,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4.积累语言,练习写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检查预习
1.揭题导入新课。
2. 检查预习。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新词及朗读课文的情况。对重点内   容给以相应指导。
二、整体感知、自读质疑
1.自主读书,初步感知课文大意,了解文中所写的人物。
2.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人物?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三、 精读品赏,导学悟情
1.直奔重点,品读感悟。
(1)品读第三自然段。
以 “沉默不语”为切入点,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理解该词背后所蕴含的意思,体会金吉亚的美好情感。
(2)品读第四自然段。
运用情景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悟人物,加深体验,受到熏陶。
2.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1)品读末句,理解句意。
(2)感悟朗读,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四、总结提升,布置作业。
1.教师小结,回归整体。
2.依据学情,设计作业。
第二课时
一、谈话激趣,复习巩固
1.谈话激趣。
2.复习巩固。
二、依据文路,深悟亲情
   1.自主读课文,感悟亲情。引导抓住母亲的情感变化,研读文本,体会母爱;抓住孩子间的馈赠,体会兄弟姐妹情。
   2.感情朗读,深化体验。
三、创设情境,读写练笔
1.创设情境,激发写话欲望,进行写话练习。
2.交流、评议,引导悟情。
四、指导写字,积累巩固。
五、分层布置作业。

 

给予树

山东省青岛市实验小学  徐慧颖
课堂实录:

(课前游戏)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猜猜这是什么节日?(出示相应节日的图片)
生:……
师:喜欢过节吗?
生:喜欢!
师:为什么?
生:团圆在一起,很快乐。
师:(示圣诞节图),这是什么?
生:圣诞节
师:为什么喜欢?
生:有礼物。
师:你还了解什么关于圣诞节?
生:在每年的12月24日……
师:老师发现一提起过节你们就特别开心。今天我们就上一课关于圣诞节的。希望能给你们带来快乐。
上课!
师:抬头看老师写课题。
(板书课题)
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谁会读课文?
生:(齐读课题)
师:真不简单,生字都读对了。
(相机正音,标拼音)
师:同学们都读得很不错。请大家打开生字表,同学之间互相读一读,把字音读准确了。
(生生互读)
师:谁愿意来读
(出示:援助)
师:“援”还可以怎么组词?
生:支援。
师:课文还有一个词?
(出示“援助中心”)
师:你对这个词有什么了解?
生:帮助实现愿望的。
师:课文中说了“援助中心”,每到圣诞节就要在商场里设置一棵这样的树,挂满许多人的心愿
(相机画树)
师:这就是给予树!
(齐读)
师:这树上有“棒棒糖”。
(出示:词“棒棒糖”)
(齐读词)
师:这“棒”怎么写?
生:左窄右宽。
师:还有一个规律横多距离短!记住了吗?自己动笔写一写。
生:(描写)
师:先写到这儿,看来同学们生字掌握不错,课文一定读得也很好。边听边想,课文中都写到了谁?给你印象最深的是谁?
(分小节读)
师:读正确了吗?谁听出来了?有没有不对的地方?
生:落下了一个字。
师:你听得真仔细。请刚才的同学再来读读这个词。
(再读)
师:有谁?
生:哥哥、姐姐……
师:谁给你们留下印象最深?
生:金吉娅。
师:他做了什么事给你留下这么深的印象?
生:他给陌生的小女孩买了洋娃娃,给家人买棒棒糖。
师:你有什么疑问?
生:不给家人买好东西?
师:好,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我们先来看第三小节,请一位同学读,其他同学拿出笔划出描写金吉娅的句子。
(出示课文第三小节)
生:“只有八岁的小女儿沉默不语。”
师:什么是“沉默不语”?
生:就是不说话。
师:老师明白了“沉默不语”就是什么不说,什么不做。
生:错了!
师:那沉默不语的她在想些什么?自由读读1-3自然段。
生:(自由读1-3自然段)
师:在想着什么?
生:我只买着棒棒糖,家人会不会骂我呀!
师:心里想着家人。还会想什么?
生:20美元做了什么?
师:担心妈妈生气。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读相应句子)。
师:如果我们与哥哥姐姐高兴样子对比一下就能明白她为什么“沉默不语”了。连起来读一读。
(读相应句子)。
师:哥哥姐姐是兴高采烈是不是?再给同学们一边想象一边读。
(生读相应句子)。
师:通过“沉默不语”联系上文,我们走入了她的内心。感受到她的心里想着家人,体贴家人。这么体贴,为什么只给家人买了棒棒糖?你们提的多有价值。让我们再来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想金吉娅为什么要给小女孩买洋娃娃?并划出相关的句子。
生:(默读)
师:你们划了哪些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读相应句子)
师:同学们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不少同学都说了这句话,出示:“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没有。”
生:打错了,少字了。
师:出示“什么都”,我觉得少三个可以呀。
生:少了,说明不了一点儿“都没有”。
师:有了说明什么?
生:说明小女孩一丁点儿,一丝一毫都没有。
师:是的,上课前,我们都说了,孩子们最想过圣诞节。孩子们唱啊,跳啊,沉浸在幸福快乐之中,可这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想想她没有什么?
生:没有人关心。
生:没有人爱。
生:没有礼物。
生:没有圣诞节的乐趣。
师:小女孩在金吉娅的眼中什么都没有。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读“可是……没有”
师:多么可怜的小女孩在圣诞节前夕什么都没有。如果你就是金吉娅,你来到这棵挂满心愿卡的树前,她会说什么?
生:……盼望实现愿望。
师:金吉娅,读了会在想什么?
生:我一定要帮她实现这个愿望。
师:那你呢?
生:我要帮助她。
师:可是,这是妈妈辛辛苦苦攒下的钱,是让她帮哥哥姐姐实现愿望的。你想清楚了吗?
生:想清楚了。帮她买到洋娃娃。
师:你们有帮她的同情心与决心。谁带着大家再来读读这段话?。
生:(读段话)。
师:我体会到了金吉娅帮助家人的决心。现在,你们知道她为什么帮小女孩买洋娃娃吗?她还送给小女孩什么?
生:温暖。
生:真诚的心
师:多么善良的孩子!我们感受到了她的善良仁爱。
(板书:善良     仁爱)
师:听,圣诞的钟声敲响了,给予树下有个八岁的小女孩。我现在就是金吉娅的妈妈,我生气过。可是,我现在要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你们还是她的兄弟姐妹。你们会怎样?
(出示:我        极了,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
生:我高兴极了,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
师:出示课文“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地笑脸”谁来读读?
(指名一生读)
师:我们感动极了。让我们这些被感动的人们一起读读这段话。
生:(齐读)
师:八岁的金吉娅善良,深深地打动我们。收了洋娃娃的小女孩会怎么说?
生:谢谢你的洋娃娃。
生:谢谢你送给我的爱。
师:小女孩感受到了。
生:谢谢你(一时语塞,不知怎么说了)
师:(机智)小女孩愿望实现了,激动地说不出话。课后请同学们替小女孩写一写这段话。
下课!
 

(人教小语资源网 www.pepxiaoyu.cn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此文转载于
鼓实小评《给予树》:

一、本课感触最深的是教师创境激情的片段。教师抓住重点句、重点词,通过学生自主理解,体会金吉娅的情感,不知不觉进入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内心情感,学生把自己当成金吉娅入情入境,朗读起来扣人心弦,是真情实感,许多学生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二、跳出平日一板一眼,按顺序的教学方法,在教课文中能抓重点内容,用质疑的办法,让孩子们在探索中提出疑问,解决问题。
三、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时,紧紧抓住动情点,以极富有感染力,优美的语言来进行教学,落实一个统一,充分地体现了学科性。
四、在教学中,教师指导朗读做得比较到位,还用了配乐朗读、个别读、指导读、模仿读等,让学生在多读多想中体会课文中的内在含义,从词、句中感受到文中金吉娅的内心世界,学习金吉娅身上的善良、仁爱、同情、体贴的好品质。

 


(人教小语资源网 www.pepxiaoyu.cn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此文转载于

鼓一学区评《给予树》:
徐老师的这堂阅读教学课上得十分精彩。
她跳出平日一板一眼的阅读教学,将生字教学与新词理解词意识及课文初读融合在一起,过渡街接自然流畅,在教学设计上很巧妙,先由重点生字的理解,通过对“什么都没有”“沉默不语”等重点词句的讲解令学生更容易体会,感悟金吉娅的内心想法,以及她的爱心。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时,她用自己优美的、极富感染力的语言及环环相扣的精妙设计,让学生入情入景,情景交融。不但体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而且学生深入领悟,师生互动精彩感人。
老师能认真阅读文本,“走进文本”了解作者的意图,把握教材的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抓住教材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教学,创设情景进行朗读,注重学生为主体,能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语言方面的训练,特别是在指导朗读课文这方面教学的非常不错。
这节课,徐老师确确实实用自己的教学行为诠释了“以读带讲,以读为主”的教学理念.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老师把读的权力交给学生.首先是读的形式多样,读的训练有层次,由浅入深,由开头的感知性默读到后面的情感的表达性朗读,课堂始终贯穿的是无声的读,教师激情感人的引读,学生心灵深处的自发油然而生的真情告白,体现了语文课堂的情趣美.我特别欣赏徐老师多处抓文眼,以重点词、可散开,先理解,再感悟,最后开华情感,学生的朗读由生到熟,直到最后的溢于言表,声情并茂,让人动情这就是愉悦身心,滋养师生心灵的课堂。
教师个人素质好,课堂上能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师机智表现良好。不露痕迹引导学生、人学生很容易进入文中人物内心,体现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徐老师这堂课上的非常感人,她富有磁性的语言,深深的吸引着学生,也深深的吸引着我,老师重视双基、语言朗读的训练,特别是徐老师抓住三个关键点、时间的理解,对句子理解,创设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达到心灵的净化,学生学习私权高,参与而广、感悟、质疑,始终贯穿整节课。板书也设计很特别、漂亮到位。

 

 

(人教小语资源网 www.pepxiaoyu.cn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此文转载于
鼓三学区评《给予树》:

听了徐老师的《给予树》这节课后,我们感触颇深。徐老师抓住重点词和重点句、巧设质疑点,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积极探索,把语言文字训练渗透于人文性的教学中,自然而有效地实现了语文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现将听课感受概括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本节课语言文字训练扎实,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如:读准多音字、生字,指导写好难写的字等,特别是课文内容的朗读有这么几个层次:1、边读边想;2、读中感悟;3、感悟后读;4、两个句子比较后再读。这样循序渐进,孩子的感情融入了文中主人公的情感中。
二、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课堂上,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金吉娅为什么给一个陌生的小女孩买了一个洋娃娃,给自己的家人却只买了很便宜的棒棒糖?”然后,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体会隐藏在文字后面的金吉娅的内心世界,进而找到问题的答案。所有的学习活动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觉完成的,学生的探究心被很好地调动利用了起来。
三、教学情境的创设、渲染很成功。片段一:(音乐响起)老师深情地说道:“如果你是金吉娅,当你走进商场,来到这棵给予树前时,你会怎么做?”一学生扮演金吉娅上台动情地读着小女孩的“心愿卡”,在座的孩子们都那么凝神地听着,场面十分动人。片段二:当老师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的“一无所有”时,背景的画面从琳琅满目的礼物一下子变为一片空白,那种强烈的反差让孩子们的心顿时揪了起来:小女孩是多么需要大家的关爱啊!

 

 

(人教小语资源网 www.pepxiaoyu.cn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此文转载于

钱塘学区评课:

我们学区的老师们都很喜欢许老师执教的《给予树》一课,认为它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的本色,是一节兼具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常态课。教师把握教材深入、到位,条理性强,真正做到了长文短教。本节课的设计直奔重点,抓住文中的突出矛盾,进行引导、辨思。
在教学中,教师注重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句子的意思,从而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抓“沉默不语”等词语来理解人物内心情感,感悟金吉娅内心美好的品质。
本节课还体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和谐统一,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在引导学生正确读准课文的同时体会金吉娅内心世界。如教师画“圣诞树”、贴“心愿卡”、播放“圣诞音乐”,以及教师的语言语调,都让学生感受到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教师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是文章的升华,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了心灵的呼唤。
执教者具备良好的教学机智,语言优美、自然,循循善诱,使课堂显得亲切随和。
共同讨论的问题:《给予树》的第二课时安排什么内容呢?
 

(人教小语资源网 www.pepxiaoyu.cn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此文转载于

茶园山学区评课:
一、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整堂课体现了新课程强调的语文课中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教师对教材的挖掘很深,一环紧扣一环,引导学生跟文本对话,去体会金吉娅的内心世界,从而受到心灵的洗礼。在情境的创设,抓住关键处,抓住重点词来处理教材,动情点的挖掘较成功。
二、视语文基本功的扎实训练。
1、在指导学生书写“糖”字时,教师强调了写字的姿势,而且还非常关注学生在写字时的规范性,“横笔画多时距离要相等”,简简单单一句话,提醒到要点。
2、教师问题设置得好,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可说,说话的欲望被充分调动,真正让学生体验到人物的内心世界,让学生走近文本,做学习的主人。
三、成功驾驭教材,“出奇制胜”。
平时这一类叙事的课文,我们一般就是从第一自然段串讲到最后一段,平淡的教学。而本节课,教师成功地驾驭了教材,从文章的中心人物入手切入课文,不是从头教到尾,足见其钻研教材之深,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去学习。

 


(人教小语资源网 www.pepxiaoyu.cn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此文转载于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sannianji_488_18743.html

分享按钮

 

Copyright©2008PepXiaoYu.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560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联系邮箱:pepxiaoyu@163.com